香港地質公園西貢岩石地貌之旅
香港地質公園西貢岩石地貌之旅
日期:2010年7月24日
地點:西貢香港地質公園
本會於7月24日舉辦香港地質公園的參觀之旅,一行四十人並非常榮幸邀請到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太平紳士伉儷同行。出發前胡曉明會長特別感謝郭少明會員借出遊艇,以及交流及聯誼委員會主席鍾志平理事將宴請特色的「地質晚餐」。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五十平方公里,分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展示了火山岩和沉積岩兩個地質學的重要主題。地質公園設立了八條陸上郊遊路線及兩條海上遊覽路線。是次參觀路線以「西貢島嶼海路漫遊」的為主,該路線可以觀看到壯觀的世界級六方形火山岩柱景觀。由於這些島嶼孤懸海上,要一睹其廬山真貌,若非乘船就不能如願。此外,沿途還可以欣賞到種種形態千變萬化的海蝕地貌(例如:海蝕洞、海岩柱、海蝕拱及海蝕隙等)。
當天,邱局長與參加者就香港地質生態概況先作交流分享。而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博士也當起導賞員,沿途深入淺出地講解,讓我們在輕鬆的環境下,對香港的地質有更深入的了解。據楊主任介紹,火山岩柱的由來是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石柱還處於半塑性狀態,受地殼運動影響,變成彎曲。同時,在地質作用下,地下岩漿沿岩石裂縫入侵,冷卻後就形成角火山岩柱這自然奇觀。
沿途我們經過吊鐘洲、沙塘口山、火石洲、橫洲等,近距離觀賞岩石險峻的原始面貌,一睹絕崖滾落深海的磅礴氣勢。其中「甕缸群島」是由沙塘口山、橫洲、火石洲等多個島嶼組成,沿岸盡是密集排列的六角形火山岩柱,由於承受南中國海猛烈的風浪長期衝擊,以致形成極多懸崖峭壁和海蝕拱。橫洲角高30 米的長形海蝕拱、火石洲高45 米的海蝕拱及吊鐘洲的吊鐘拱門都被譽為香港四大海蝕拱。典型的海蝕地貌包括海蝕穴、海蝕崖、海蝕拱、海蝕柱、海蝕平台和海蝕階地等。被海浪不停拍打的小山千萬年來仍然屹立不搖,彷彿告訴我們人生遇見沖擊時,要以堅忍的耐力去面對。
當晚,鍾志平理事悉心安排了「地質晚餐」供大家品嚐。特別一提「冰河刺身」,酒家把三文魚、象拔蚌等刺身,放在以碎乾冰墊底及附上綠色海草的盤上,白煙不斷從底部冒出,營造地下冰川斷層,沉積岩最後膠結的效果。還有「火山天婦羅」,以粗鹽模擬小火山外貌,再在火山內點燃火種,外圍配料有炸成金黃色的蝦及雞球等,代表火山爆發所流出的岩漿。加上郭少明會員帶來的美酒,讓參加者歡渡了一個愉快難忘的周末。
地質公園就像一本地質的活字典,「書中」的地埋奇觀和理論不是平平的一頁紙,而是看得見、碰得到的自然珍寶。謹此也期盼大家共同為環保工作出多一分力。
瀏覽相片集
日期:2010年7月24日
地點:西貢香港地質公園
本會於7月24日舉辦香港地質公園的參觀之旅,一行四十人並非常榮幸邀請到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太平紳士伉儷同行。出發前胡曉明會長特別感謝郭少明會員借出遊艇,以及交流及聯誼委員會主席鍾志平理事將宴請特色的「地質晚餐」。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五十平方公里,分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展示了火山岩和沉積岩兩個地質學的重要主題。地質公園設立了八條陸上郊遊路線及兩條海上遊覽路線。是次參觀路線以「西貢島嶼海路漫遊」的為主,該路線可以觀看到壯觀的世界級六方形火山岩柱景觀。由於這些島嶼孤懸海上,要一睹其廬山真貌,若非乘船就不能如願。此外,沿途還可以欣賞到種種形態千變萬化的海蝕地貌(例如:海蝕洞、海岩柱、海蝕拱及海蝕隙等)。
當天,邱局長與參加者就香港地質生態概況先作交流分享。而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博士也當起導賞員,沿途深入淺出地講解,讓我們在輕鬆的環境下,對香港的地質有更深入的了解。據楊主任介紹,火山岩柱的由來是在一億四千多萬年前,石柱還處於半塑性狀態,受地殼運動影響,變成彎曲。同時,在地質作用下,地下岩漿沿岩石裂縫入侵,冷卻後就形成角火山岩柱這自然奇觀。
沿途我們經過吊鐘洲、沙塘口山、火石洲、橫洲等,近距離觀賞岩石險峻的原始面貌,一睹絕崖滾落深海的磅礴氣勢。其中「甕缸群島」是由沙塘口山、橫洲、火石洲等多個島嶼組成,沿岸盡是密集排列的六角形火山岩柱,由於承受南中國海猛烈的風浪長期衝擊,以致形成極多懸崖峭壁和海蝕拱。橫洲角高30 米的長形海蝕拱、火石洲高45 米的海蝕拱及吊鐘洲的吊鐘拱門都被譽為香港四大海蝕拱。典型的海蝕地貌包括海蝕穴、海蝕崖、海蝕拱、海蝕柱、海蝕平台和海蝕階地等。被海浪不停拍打的小山千萬年來仍然屹立不搖,彷彿告訴我們人生遇見沖擊時,要以堅忍的耐力去面對。
當晚,鍾志平理事悉心安排了「地質晚餐」供大家品嚐。特別一提「冰河刺身」,酒家把三文魚、象拔蚌等刺身,放在以碎乾冰墊底及附上綠色海草的盤上,白煙不斷從底部冒出,營造地下冰川斷層,沉積岩最後膠結的效果。還有「火山天婦羅」,以粗鹽模擬小火山外貌,再在火山內點燃火種,外圍配料有炸成金黃色的蝦及雞球等,代表火山爆發所流出的岩漿。加上郭少明會員帶來的美酒,讓參加者歡渡了一個愉快難忘的周末。
地質公園就像一本地質的活字典,「書中」的地埋奇觀和理論不是平平的一頁紙,而是看得見、碰得到的自然珍寶。謹此也期盼大家共同為環保工作出多一分力。
瀏覽相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