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與機遇:『第四代香港人』社會流動性研究計劃」新聞發佈會

「困境與機遇:『第四代香港人』社會流動性研究計劃」新聞發佈會
日期﹕2010年9月12日
地點﹕六國酒店

集合社會資源 推動社會流動

本會委託圓思顧問有限公司(青年組織Roundtable之成員)進行了「困境與機遇:『第四代香港人』社會流動性研究計劃」。研究發現,年齡介乎20至34歲的「第四代香港人」(1976至1990年出生的香港人),兩成人經歷向下社會流動。只有5.6%受訪者有能力向上流動往更高的社會階層,74%不能經歷向上流動。

超過一半的「第四代」受訪者認為未能向上流動的主要原因是「學歷低」(51.9%)及「香港經濟唔好」(38.9%)等。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年青人對現時的向上流動情況不表樂觀,但仍積極面對,相信教育及持續進修可以有助提高流動性,並認為個人努力和把握機會比家庭背景更重要。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讀大學可以提高我的社會地位」、「持續進修可以增加我向上流動的機會」及表示「如果有機會,我會進修以獲取更高學歷。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個人努力比家庭背景更重要」同「把握機會的重要性超越家庭背景」,亦有近六成認為「運氣比家庭背景重要」。

另一方面,對於全球化及兩地融合的影響,大部份「第四代」受訪者顯得不關心或沒有認識。只有7.0%受訪者認為「到中國內地工作對提升社會階層有幫助」,83.0%「唔鍾意」到內地工作,亦有84.9%不打算長遠在內地工作。

在發佈會上,四位「第四代」香港人分享了他們對社會流動的看法。中騰燃氣集團副主席陳博智先生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認為成立「青年創業中心」能協助年青人接觸有興趣的投資者,讓有創意而缺乏資金的年青人有創業機會;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二年級生伍潔玲小姐認為「師友計劃」能擴闊他們的社會網絡,對將來就業有一定幫助;任職基金公司的甘雅婷小姐曾在大型保險公司暑期實習,表示能夠讓年青人在踏入社會工作前學習人際溝通技巧及理財知識,對今日從事基金業有莫大幫助;至於任職保安顧問公司經理的伍家駒先生,則透過持續進修提升社會地位,認為政府應提升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額,讓有志自我增值的年青人有財政支援,學習新知識,增加向上流動的機遇。

根據有關研究結果,本會建議當局強化對年青人在教育和就業方面的支援, 並協助弱勢社群增加社會資本,提升競爭力。

在發佈會上,創會會長及是次研究的督導委員會主席容永祺先生就教育及就業政策建出以下建議:

‧ 增加大學資助學位課程的學額
‧ 靈活處理學生貸款還款期
‧ 提高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額
‧ 擴大「師友」計劃
‧ 加強對弱勢學生的教育支援
‧ 設立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包括香港及內地),並提供資源配對
‧ 設立「青年創業中心」

另外,會長胡曉明先生就提高國際視野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 建議各大學在新學制下加入「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的核心課程
‧ 增加資源提供更多交流生計劃
‧ 拓展「工作假期計劃」的名額

本研究分為定量(問卷調查)及定質(深入訪問)兩部份。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807名市民,當中有433位是「第四代香港人」(1976至1990年出生),有374位是「其他世代香港人」(1975年或之前出生)。

在是次研究計劃中,我們採取英國社會學家戈德索普(John Goldthorpe)的職業階級理論,即服務階層(包括高級專業行政人員、專業人士及較大企業之擁有者等)、中產階級(中小企僱主、非體力勞動僱員等)及工人階層(包括體力勞動工作、非技術工人等)。這理論架構以職業作為社會階層的定義,而社會流動則代表了社會階層上的轉變。

在深入訪問方面,成功與50位來自不同家庭及工作背景、學歷不同的「第四代香港人」進行訪談,並聆聽了33名與年青人有較密切接觸的「其他世代香港人」對年青人的社會流動性的看法,以求取得較平衡的意見。


瀏覽相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