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由大廈維修做起 陳智敏會員

2020年3月12日
撰文: 陳智敏工程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員會 信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


其實家居的排污系統每一個原素都有其功用,住戶不應自行改裝或廢除一些以為不重要的原素。《建築物規例》規定每個單位必須有隔氣彎管以及反虹吸管,以防止臭氣病毒從便溺污水管進入單位;住戶只要沒有自行改裝排污系統,確保各水管正堂運作沒有滲漏、隔氣彎管長期有水,便不會有太大的感染風險。

以康美樓的單位為例,其主要問題就是反虹吸管被移除後,沒有以合適的物料填封與主排氣喉的接駁口,以致臭氣病毒有機會從排氣管進入單位;就算該接駁口妥善封好,座廁的隔氣彎管可能因為虹吸效應乾涸,以致病毒從便溺污水管經座廁進入。

以劏房為例,排污系統往往是多個劏房單位共用一條排污喉管,沒有適當的隔氣及反虹吸設備。由於冠狀病毒可經糞便傳染,只要有一位居民染病,很容易造成相連的劏房戶感染。

03年SARS的調查報告指出,污水渠排氣管的洩漏問題可能導致沖廁時帶病毒的液滴向天井排放。政府雖然大力提倡大廈維修,但一般業主並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以致很多維修翻新都流於表面,較著重粉色外牆、重修大堂等;而有關改善大廈的電力、供水、結構及排污系統等關乎住戶安全衛生的技術性項目,往往被忽略。

政府按用者自理原則,推動成立業主立案法團,讓大廈的業主自行解決大廈的事務。截至19年10月,全港仍有約5300幢沒有法團、居民組織或物管公司的「三無大廈」。民政署雖自11年推出「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和「居民聯絡大使計劃」提供支援,曾接觸過3800幢大廈,只有341幢獲協助申請維修貸款或資助。

政府必須從「質」、「量」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應加大力度協助大廈成立法團以及提供資助進行維修;同時亦應為已成立的法團提供更切實可行的專業指引,令廣大的市民明白技術性項目的重要而不應流於表面。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