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有期」 抗疫措施須清晰 周伯展副會長

2021年5月23日
撰文: 周伯展醫生, BBS, JP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今年4月首宗流入社區的變種病毒確診個案雖然沒有釀成大規模擴散,但該確診印度男子及其親友所引發的恐慌,導致東涌、薄扶林、鰂魚涌多個屋苑的居民需要被集體強制隔離,還要全港外傭強制檢測,突顯了政府在執行防疫抗疫措施時的混亂。

其實印度本輪疫情爆發並非突如其來,國際新聞早有追蹤報導,筆者於4月6日已經去信政府,提議暫時禁止印度航班來港,但政府的「禁飛令」直至 4月20日才生效。而近日台灣疫情升溫,飛行員群組爆發令台灣單日確診數字急升至3位數,特區政府5月16日晚宣布,於17日開始進一步收緊台灣人士入境香港的檢疫及篩檢措施。看來特區政府有汲取到4月時反應慢半拍的教訓,對於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又是否可以重燃希望?

現時香港只要能滿足內地和澳門要求的「連續14天無源頭不明個案」,便可商討通關。要達到「14天清零」,政府除了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在執行抗疫措施時亦必須指令清晰,例如將食肆以員工接種疫苗、食客使用「安心出行」程式登記的情況劃分為四種安排,措施執行過程複雜,令人無所適從,業界更擔心朝令夕改。

筆者建議設立專責防疫抗疫的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專家、司局長,由一人負責作最終決定,相信會更為有效。防疫措施在深思熟慮後再公布,才會令市民對政府恢復信心。

能否與內地通關關乎香港經濟命脈,在現時未能做到「14天清零」的情況下,港府可否考慮率先開放內地居民來港免隔離?既然居於廣東省的港人能以「回港易」計劃返港,處於同一環境的廣東人為何不能來港?現在「回港易」擴展到全國港人,同樣的邏輯,為何全國其他人不可來港呢?北上需要中央批准,放寬南下防控措施,香港政府不是可以自己作主嗎?哪怕是「半通關」也好,早日恢復往來,才能重振香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