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金融 北創科」帶動經濟民生向前 謝偉銓前會長

2021年10月20日
撰文:謝偉銓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前會長 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


香港地少人多,覓地建屋難,我曾倡議摒棄過去新界為鄉郊地方的思維框框,將新界地區「城鎮化」,盡享大灣區尤其深圳經濟、建設及創科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與特區政府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正是不謀而合;加上「兩灣一河」到「雙城三圈」的布局,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特首於10月初發表的施政報告,強調現時香港的安全穩定格局得來不易,我們要努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報告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開拓更多土地,用作住宅和產業發展,除提供更多住宅單位外,長遠更會為區內帶來65萬個職位,當中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為香港帶來新希望,新願景,一改過往未有長遠規劃藍圖的情況。

報告將香港過往「南重北輕」的局面加以調整,規劃「南金融,北創科」的布局,香港南北兩端呈「啞鈴式」的發展,不再是單一過份依賴金融業,帶動北部起動,摒棄過往新界北被視為香港邊陲,不作商業發展的思維,汲取發展屯門及天水圍等新市鎮的教訓,力拓商業及就業機會,以期達到「職住平衡」,強化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策略》中提及新供應600公頃可供發展土地,相等於32個維園,分布於流浮山、新田、羅湖、文錦渡以至粉嶺等,將額外提供約18.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近一半供應來自羅湖/文錦渡綜合發展樞紐,涉及7.5萬至8.5萬伙,這已相當於6個太古城供應量;雖然供應需時,但已可為「無殼一族」的港人,帶來居住及置業的新希望,有助安撫民怨。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除滿足香港居民居住需求的同時,亦配合港深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與深圳特區形成「雙城三圈」的戰略性布局。不再如過去只局限自身經濟發展,對一河之隔的深圳少有互動,是次《策略》是香港首份編製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及綱領,「一河兩地」空間格局,推動與內地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方向,以落實中央政府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強與內地各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另外,確立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及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的三圈發展,亦有利港深政府可共同促進兩地的經濟、基建、創科,以及民生和生態環境的緊密合作,發揮強強聯手,優勢互補的作用,為香港在疫情後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