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三大指標調整最低工資 讓基層勞工獲足夠保障 潘燊昌會長

2023年8月 撰文:潘燊昌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最低工資委員會日前展開第二階段諮詢,邀請公眾就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進一步提供意見。筆者重申非常同意將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周期修改為「一年一檢」,以確保水平貼近經濟及社會發展,發揮鼓勵就業作用,避免令最低工資保障效應減少,加上現時並沒有法例列明公式計算最低工資水平,最低工資委員會現時僅依據一籃子因素來商討,且檢討方式需時甚長,建議運用客觀數據,制定三大指標元素以減省行政程序,令基層勞工的工資追得上通脹增幅,讓他們獲得足夠保障。


制定三大指標調整最低工資水平

筆者同意採用指標或以指標構成的方程式調整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免卻現行收集分析數據等繁複程序和爭議,相信可更好地配合一年一檢的政策。筆者亦認為在諮詢文件中的7個指標項目中,最合適的三個指標是物價變動╱通脹╱購買力、整體經濟表現,以及生活工資╱家庭基本生活需要。

基層市民尤其關注消費物價,因關乎他們是否有能力買得起日常必需品,故此必須保障到他們有足夠的購買力,而前題是物價變動與薪酬調整要互相掛鉤,這亦是本會認為對調整最低工資水平最重要的方程式指標。加上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轉差,多國中央銀行為拯救經濟而不斷加息,繼而推升通脹,建議應適時就有關狀況作出相應調整。

此外,無論經濟表現好壞,均會影響市民的購物慾,因此這項指標有著對另一項指標「生活工資╱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影響力,並對調整最低工資水平至關重要。筆者希望政府考慮若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達到一定比例,便相應調整最低工資水平,讓基層勞工能夠分享經濟成果。

再者,基層市民所賺取的收入,都希望可以足夠應付到基本生活開支,例如必需品、水電煤、一日三餐開支、子女教育經費,甚至是現今科技時代下必備的智能手機。建議政府考慮基層市民的基本開支負擔能力,來衡量及調整最低工資水平。

至於社會福利援助水平最初都是依據租金、飲食等基本生存需要的必要開支作為指標,但隨著時代變遷,單純依靠這些指標已經不合時宜,而現今是需要根據筆者於上述提及的三項指標,包括物價變動╱通脹╱購買力、整體經濟表現,以及生活工資╱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等來計算社會福利援助水平。因此建議選擇上述三項指標、而非單純以社會福利援助水平作為調整最低工資水平的方程式,相信更能貼近經濟及社會發展。


調整周期每五年一檢最為合適

筆者非常同意將來需要不時檢討與調整最低工資水平有關的指標或方程式。檢討周期應為每五年檢討一次,因為應用指標來衡量及調整最低工資水平後,都需要時間觀察和生效。筆者不希望勞資雙方每隔一兩年便就相關問題出現頻繁爭吵,同時建議每五年換屆一次的特區政府至少都可以關心基層勞工的薪酬情況。

另外,筆者對於引入可加可減機制持開放態度,認為可適時依據社會和經濟狀況,就最低工資水平進行可加可減機制檢討。例如在經濟向好時上調最低工資,經濟轉差時凍結甚至下調最低工資水平。若通脹增幅太高,亦可作出相應調整。

總括而言,縮短檢討最低工資水平的時間至「一年一檢」是最重要的方向,不但可以減省行政程序,確保水平貼近經濟及社會發展,透過客觀數據如經濟表現及生活工資等制定方程式,更可與時並進,而每五年一檢的頻率最為可行,避免勞資雙方長期陷入爭拗,提升討論最低工資水平的效率,相信最終可令基層勞工受惠、生活獲得應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