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估值公司被提出訴訟 專業操守和貪腐等問題不容忽視 盧銘恩會員

2024年10月30日 撰文:盧銘恩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方土控股行政總裁 中大商學院客座助理教

近日有清盤人對上市公司聘用的會計師行,以及估值公司提出訴訟,指控工作時出現「疏忽」及「失實陳述」,可以說是估值行業上近年鮮見的大案件。

資產估值行業一直甚少出現在公眾的眼球,因此不少專業的資產估值公司的意見亦是因應各種估值目的而提供給不同的機構,比如銀行,法院,會計師行等,故此估值報告很少公開刊載。是次訴訟相信是相關的資產估值公司提供給會計師事務所的估值報告之專業性受到嚴重的質疑所引起。估值師經常被譏諷為躲在其他專業人士背後的傀儡,如證監會持牌財務顧問、審計師等,甚至淪為操縱財報表的工具。

實務操作,會計師事務所是根據獨立資產估值師提供的估值報告來準備財務報表,並需要對估值報告進行盡職審查,以判斷是否能依賴其估值結論來完成報表,一般的漏洞會出現在兩個可能性,會計師事務所為同謀,把不合理估值情況視而不見,放入報表;另一個可能性是會計師也完全被估值師蒙騙。觀乎大中華區的實際操作,估值師首先口頭滿足客戶需求,達成默契的情況下再被委託,已是不成文的行業潛規則,加上有關專業學會疏於監管,故此市場期盼的自我監管未必能發揮作用。

在歌舞昇平的日子裏或許未見會構成問題,但當市場逆轉,投資人要找「晦氣」時,當初被操控或收買的專業服務機構就會馬上成為目標。希望是次訴訟能引起市場和公眾對估值行業專業性的關注,建議香港測量師學會和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不妨探討是次案例,以增强業界,以及大衆對物業估值專業的信心。尤其涉事的物業估值公司其實也大有前科,也曾在同時期,亦即2018年為另一家上市公司出具的通函中,估值高銀金融國際中心高達170億港元,此物業4年後卻以56億港元出售,只是原估值的30%左右。業界普遍認為,4年前170億元的估值已經遠高於常識。未知是2018年市場氣氛太好,還是專業操守等問題,但同時不禁也令大眾思考這是否還牽涉估值師貪腐的問題。

借此訴訟也望能掃除行業的害群之馬,而相關監管機構多加關注估值環節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以繼續確保香港國際的資本市場專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