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香港優勢加速佈局 搶灘低空經濟發展機遇

2024年11月 撰文:鄺正煒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低空經濟以「先進空中運輸系統」為核心,成為全球爭相發展的經濟模式。今年國家首次將打造低空經濟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並指明是新質生產力的引擎之一。近年內地多個城市銳意發展低空經濟,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城市已佈局競逐低空經濟產業高地,但香港在此方面尚未取得重大進展,故筆者建議分別成立特區政府及粵港跨境低空經濟跨部門工作小組,發揮本港優勢並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補短板,檢視及制訂相關法律法規,拆牆鬆綁,以及發展低空經濟基建設施等。



香港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個城市,應善用本港聯通國家與世界的優勢,與內地優勢互補,加快構建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圈及產業鏈,做好角色分工和定位,打造跨境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模式,並且應圍繞數字生態構建產業鏈,突破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局限,就制度銜接、技術創新、數字平台、市場推廣等要素進行系統化整合,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對接政策規則,打破大灣區各城市不同政策、不同法律法規的限制,分步分層推進空域管理體系,加快打造領先世界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同時,本港應充分發揮創新研發、金融融資、市場推廣、市場管理、品牌管理,以及對接國標和歐洲標準等優勢,藉此連接全球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港形成低空產業集聚效應,從而匯聚科研人才,吸引企業攜帶資金來港發展和融資,加強與大灣區的協作,構建打造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攜手將低空經濟拓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低空經濟發展需要政府政策與配套支持,故特區政府須加快布局,從頂層設計入手做好規劃,盡快制訂低空經濟發展策略,推出涵蓋基礎設施、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和保險法規等方面的產業政策和實施方案,以應低空經濟等數字經濟產業的崛起。政府亦應加強數據收集,為日後建立一體化的低空經濟數字監管系統奠定基礎。同時,鑒於發展低空經濟涉及不同政策範疇,試點的開展牽涉到不同政策局和政府部門,故政府應盡快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出台有關發展策略,以政策導向制定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加快建設相關的配套設施。



要促進低空經濟騰飛,本港首要檢視現時的法律法規,建議參考內地及歐美相關的法律法規,拆牆鬆綁,配合低空經濟發展。另外,由於無人機的運作需要穩定的訊號支持,因此基建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基石,建議探討在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發展低空經濟的基建設施,加快建設相關的信息基礎配套設施,包括通用起降站、通訊設施、5G技術、低軌衛星導航、低空域覆蓋的WiFi、監視系統及氣象地圖等。



再者,本港空域有不少禁飛區,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視所有飛行禁區,考慮逐步開放低空域以推展試點項目。本港有不少適合的應用場景,特區政府應考慮推行試點計劃,例如使用無人機運送食品和藥品。作為試運行,可以考慮在科學園區設立一個補給起飛點,將食物從科學園區內的餐廳運送到馬鞍山海濱長廊沿線的著陸點,供當區居民、遊客和騎單車人士使用。物流方面,由於大部分貨運物流來自內地大灣區,因此可先在北區試行;跨境貨運則建議可考慮在北部都會區規劃建設低空飛動基地。



粵港澳大灣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發展一日千里,是少數實現產業鏈完整配套的地區之一,被寄予成為全球企空經濟領域領軍者的厚望。只要善用香港聯通國家與世界的優勢,做好與內地優勢互補及政策規則對接,打造跨境低空經濟產業,相信有助帶動本港在創新領域邁向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