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多元化盛事帶動經濟 促進綠色產業循序發展氫能
2024年10月 撰文:鄺正煒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長
行政長官將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筆者期望政府舉辦更多多元化盛事以帶動經濟增長,包括加入文化藝術活動,以及在不同地區打造深度旅遊點,充分展現香港的獨特魅力。同時要壯大國際人才庫,多向西歐等地宣揚香港的優勢,並要加強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循序推進氫能發展,持續為經濟保持動力。
消費和旅遊是推動香港經濟的兩大火車頭,近期香港的夜間經濟已較去年有所改善,但仍有需要促進消費以提升經濟增長的速度。為了帶動人流、刺激消費及催谷經濟,並延長旅客在香港的逗留時間,建議盛事經濟不單是舉行無人機表演的單一項目,亦需趨向更多元化,增加舉辦會議、展覽、體育賽事、演唱會等文化藝術盛事。筆者亦建議在各區打造深度旅遊點,以香港海灣獨有的自然美景作包裝,結合香港郊野公園、行山徑、美麗鄉村、歷史建築及古蹟等文化遺產,加強推廣及宣傳香港豐富的郊外旅遊資源,吸引海內外旅客來港消費,進一步帶動增強經濟。
此外,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可直接參與內地市場發展,同時與世界市場接軌,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為保持香港國際化的地位,必須廣納來自四面八方的國際專才。現時透過「高端人才通行證」(高才通)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申請來港的專才,主要來自內地,來源相對單一,暫時未能達到打造「國際人才庫」的目標。建立「國際人才庫」將有利香港培育更多不同範疇的專才,推進產業發展,更可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筆者期望政府可多向西歐、美國、東南亞、中東等地宣揚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
加強推進綠色產業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國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任務,而綠色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素之一,也是全球的產業發展新趨勢。建議加強推廣綠色甲醇、氫能產業及綠色建造業等三方面的綠色能源產業鏈,協助業界引進相關技術及發展,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從而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
循序推進氫能發展
跨境物流業採用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貨車是大勢所趨,雖然全港首個公眾加氫站預計將於今年稍後投入運作,但特區政府仍須加快研究在全港油站或合適地點設置加氫設施的可行性,包括把現有加油站轉型至加氫站,或容許在同一油站加充多種車用燃料的選擇,並盡快在關口區域提供足夠的充電和加氫設施,支援未來跨境物流業採用氫燃料電池貨車的趨勢。
北部都會區是應用氫能源運輸的理想試點,因此在規劃北部都會區的基建配套時,建議要一併規劃加氫設施,為氫能車在港落地及普及化作好準備,以免步電動車的後塵,當時雷厲風行推展電動車時,卻因為缺乏規劃足夠的充電設施,商用車輛沒有誘因轉用電動車,而拖慢電動車的普及化。然而,特區政府須把技術研發、安全性、經濟環境與成本效益,以及市民接受度等多項因素納入氫能發展的評估範圍。針對香港的潛在應用場景推進更深入的技術研究和評核,並要嚴格建立及執行氫燃料的安全監管機制和法律框架,以確保氫燃料的安全性。
因應氫能發展目前仍存在大量不確定性,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動氫能源產業的發展時,需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審慎推進,並且要對接國家及大灣區的產業規劃,香港不能單打獨鬥,亦沒有條件閉門造車。
基於香港市民和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利率的不確定性,未來依然充滿挑戰,筆者冀望政府著重改善經濟及民生狀況,帶領香港全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謀取更大的發展機遇。
